
16 4 月 個人色彩是什麼?費用、系統、原理一次看懂

你應該聽過「藍色顯白,黑色顯瘦、百搭,穿黑白灰絕不會失誤。」等通則吧
我以前也是這麼相信的。
特別是黑色,和大地色我尤其喜歡,
而且我身邊的朋友也很喜歡穿這類顏色,
但長期下來我發現一件事,
朋友穿起來特別好看,
而我穿起來怎麼好像還好,
直到學習了個人色彩我才發現:
每個人適合的顏色,其實根本不一樣。
與其追尋潮流,
重要的是誠實地看見自己,並學著喜歡「自己原本的樣子」。
而看見「自己原本的樣子」是需要學習的,
我曾在書中看過某些迷思可能會限制自己的穿搭嘗試,
可以先去看這篇,看看自己有沒有文中說的限制性信念
👉你不是不會穿搭,是不夠了解自己:8個限制你風格的迷思與信念
今天,在這篇文章裡,我想和你分享,在探索個人色彩的過程中,我曾經也有過的疑惑:
- 個人色彩到底是什麼?真的有分四季嗎?
- 個人色彩日系與韓系的系統有什麼差異?
- 為什麼做一次個人色彩鑑定那麼貴?
- 個人色彩一定要素顏鑑定嗎?
- 個人色彩會改變嗎?
- 如果不穿對的顏色,會發生什麼事?
個人色彩到底是什麼?
個人色彩到底是什麼呢?
你也許聽過另一個名字叫「四季色彩」,
其實它們是同一件事,意思就是——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「季節顏色」。
那四季色彩是什麼呢?
四季色彩就是春夏秋冬大自然會出現的顏色變化,
像是,
春天,是百花盛開,新芽冒出嫩綠的枝枒。
所以春季色彩,通常是偏暖、生動、鮮豔的的,整體給人一種溫暖又充滿活力的感覺,

夏天,是陽光下的海邊,空氣中充滿了微風和光亮。
想像一下,天空藍得柔和、浪花是奶油白,陽傘是清爽的薄荷綠和草莓粉。
所以夏季色彩,通常是偏冷、明亮、柔和的,像光灑在水面上那種安靜又清爽的感覺。

秋天,是落葉鋪滿地的森林、黃昏的光灑在枯枝與果實上。
想像楓葉的橘紅、南瓜的橙黃、古銅色的陽光、深棕色的樹幹。
這些顏色,就像秋天一樣濃郁、溫暖、有厚度。
所以秋季色彩,是偏暖、深沉、濁感重的,像一種低調卻有存在感的溫柔力量。

冬天,是雪地裡陽光照耀下的冷冽空氣,是黑夜中閃爍的霓虹光。
想像純白的雪、深藍的天空、寶石紅的圍巾、墨綠的毛呢大衣。
所以冬季色彩,通常是偏冷、鮮明、對比感強的,帶著一種高冷又有氣勢的清晰感。

四個季節有不同的顏色屬性,呈現出的個人形象也不相同,每個季節的顏色是很豐富的,如果測出來的顏色與自己本身想傳達的形象不同,無須過度擔心,一定會有可以搭出你想呈現的個人形象的顏色。
關於個人形象,我寫過一過一篇文談論個人形象為什麼重要,可以先去看這篇👉什麼是個人形象?形象顧問告訴你為什麼每個人都該經營形象
春季:明度中~高、彩度中~高、黃調、清色
夏季:明度中~高、彩度中、藍調、濁色
秋季:明度中~低、彩度中~低、黃調、濁色
冬季:明度低,高、彩度低、高、藍調、清色
當我們把衣服穿身上,其實是把「擁有某種屬性的顏色」穿在身上。
衣服就像是一面「打光板」,把它的顏色屬性直接反射到你的臉上。
例如:穿著明度高(顏色偏白)的衣服,打在臉上的狀態可能是使臉變白。

問題來了,
每個人的臉都長不一樣,
明度高的衣服穿在臉偏黃和臉偏白的人身上就會產生不同影響,
可能會是慘白,也可能是通透;可能是協調、也可能泛油光,
所以,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同一種季節色。
穿上屬於自己的顏色,
不只會讓五官變得更立體、氣色更好,
還會讓你的眼神看起來特別有精神。
而不適合的季節就正好相反,
反而會暴露缺點,讓你看起來沒精神,
隱藏優點,使你的氣場降低。
個人色彩日系與韓系的系統有什麼差異?
你可能在 YouTube 上看過,有人跑去韓國做鑑定,也有人找日本老師做鑑定。
那麼,日系和韓系的色彩鑑定,真的有什麼差別嗎?
其實,兩者的測色原理是相同的,都是透過 色布測試來觀察顏色對膚色、氣色、立體感的影響。
差別比較大的是——文化背景和氣候習慣,影響了各自的審美風格與色彩偏好。
舉例來說,日本四季分明,從春的明亮、夏的清透、到秋冬的陰冷,色彩使用較廣。
所以你會發現日系色票的變化更細緻、風格層次也更多。
而韓國天氣偏冷,冬季又長,整體審美偏向乾淨、俐落、冷冽的色調。
看看韓劇、韓系穿搭,就會發現他們很少使用過於鮮豔、明亮的顏色,取而代之的是灰藍、冷白、灰米這些色調。
也因為這些差異,兩國使用的色布、色票系統會略有不同,在觀察重點上也有些差異:
- 日系更注重細節,例如:臉上的泛紅、色斑、輪廓清晰度
- 韓系則強調整體的視覺感受,顏色與你「氣質的融合度」
兩者沒有誰比較好,重點是你自己比較在意哪一種呈現方式,
以及哪一套系統能更準確地幫助你找到「適合你」的顏色。
為什麼做一次個人色彩鑑定那麼貴?
這是一個很多人私下問過我的問題(笑)
其實,我自己剛接觸這個領域時也有一樣的疑問,但後來真正學了以後,我才理解它背後的成本與專業。
第一,測色所需的工具本身就不便宜。
大部分的色布、色卡、檢測用教具等設備,都是從日本或韓國的官方協會引進的。這些工具有一定的品質標準,加上國際運費、關稅,成本自然偏高。
第二,培訓的成本也很高。
要成為認證的顧問,必須參加協會官方舉辦的課程,這些課程不只費用高,還有相當嚴謹的標準。不是誰都能教、也不是上完一堂課就能出來服務別人,整套學習是系統性的。
其實,不只是個人色彩,任何一門專業都是這樣的。
你想想看,大學四年也不一定能學透一門技能,學費也不少;而像色彩這樣的專業,需要的是工具+專業+經驗+視覺敏感度,背後累積的東西遠遠超過一場短短的鑑定。
所以你花的錢,不只是買一場服務,而是對方花了很多時間與資源累積來的判斷力與專業眼光。
做個人色彩鑑定一定要素顏嗎?
很多人都會擔心:「我沒有素顏就不能做鑑定嗎?」
但其實,素顏與否並不是重點,而是你想從鑑定中得到什麼樣的資訊。
如果你想知道「在不化妝的狀態下,什麼顏色最能襯托你」,
那麼,素顏測色就是最準確的方式——
這也會幫助你挑選素顏也好氣色的服裝顏色,或日常淡妝適合的彩妝色系。
但如果你平常習慣帶妝上班、出門或拍照,
也可以選擇「薄妝狀態」進行測色,這樣測出來的結果,
會更貼近「你平常那張臉」所適合的色彩,幫助你做出更實用的搭配與購物選擇。
換句話說,沒有一定要素顏或帶妝,重點是根據你的生活習慣與需求,選擇適合你的測色方式。
個人色彩會改變嗎?
很多人會問:「我現在是夏季型,那幾年後會不會變成冬季?」
答案是——個人色彩在短期內是不太會改變的。
你的膚色基底、膠原蛋白結構、五官的立體度,其實在幾個月或一兩年內不會有太大變化。
就算是夏天曬黑、冬天變白,也只是明度變化,整體色彩屬性仍然不會脫離你原本的季節。
但如果是較長時間的變化——像是進入 30~40 歲之後,
因為膚質、氣色、肌膚彈性開始改變,加上每個人保養習慣不同,
這時候色彩屬性有可能會出現轉變或「趨近另一季」的情況。
所以如果你已經做過色彩鑑定超過5~10年,也可以再評估是否需要重新確認一次。
不過別擔心,每一季型本身都有非常豐富的色彩範圍,
只要在你原本的色彩區間內微調,幾乎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顏色。
不穿自己的個人色彩會怎樣?
很直白地說,臉色真的會變差。
因為當你穿上「不屬於你」的顏色時,這些顏色會放大你的缺點,像是:
- 氣色變得黯淡沒精神
- 皮膚看起來比較泛黃或蠟白
- 有時候甚至會凸顯油光、眼下暗沉、法令紋等等問題
而這些問題,很多人會以為是「自己膚況不好」、「一定要靠化妝遮掉」,
但其實,只要穿對色彩,很多時候妳的臉就會自然變得更有神、更有氣色。
這就是個人色彩的魅力:
它不是在「幫你變成別人」,而是在「幫你把原本的你,呈現得更舒服、更美好」。
穿對顏色,會讓你的五官變立體、膚色乾淨、眼神有神。
穿錯顏色,就像拿錯打光板,會讓臉看起來模糊、疲憊,甚至讓你自己都覺得「今天怎麼怪怪的」。
顏色,從來都不只是為了「看起來好看」而存在。
它可以是你和自己重新對話的開始,也可以是你學著喜歡自己的第一步。
個人色彩的學問,不只是要告訴你「你適合什麼」,
更是想讓你知道:「你本來就有自己的光,只是需要一點幫助,讓它被看見。」
如果你也想了解自己適合什麼樣的顏色,或想知道怎麼穿才能更有精神、氣色更好,
歡迎去了解我的服務,我很樂意陪你一起探索,找回你那個「原廠設定的美」。
我們不追求完美,而是學會看見——
看見你本來就很好看的樣子。
延伸閱讀
👉骨架診斷是什麼?3種骨架類型、判斷依據、骨架優勢一次瞭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