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1 4 月 你不是不會穿搭,是不夠了解自己:8個限制你風格的迷思與信念

💬 穿搭,不只是外表的事
很多人以為穿搭只跟外表有關,但我越學越發現,穿搭其實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工具之一。
我最近讀了一本穿搭書籍《成熟風格的基礎:法國男子穿搭、挑衣、品味養成指南》,書中提到8個常見的穿搭迷思。
看起來像是風格問題,但我認為,其實也反映了我們對自己的誤解與限制性信念。
所以,如果你常常對穿搭感到挫折,也許不是你不會穿,而是你對自己的理解還不夠深。
讓我帶你一起看看:你是否也曾被這8個念頭困住過?
👗 穿搭迷思1:這件外套不實穿!
📖 書中觀點:
很多人會說「這件外套不夠實穿」、「不好活動」,但其實衣服本來就各有功能,不可能每一件都適用所有場合。
🔍 其實反映的是:
我沒真正思考過我的生活需求,我其實不了解我每天在做什麼。
💡 你可以這樣做:
購衣前,先想想你的日常活動分配:
- 高活動 vs 靜態時光,哪個比較多?
- 需要怎樣的功能性服裝?
這樣可以避免只買喜歡、卻很少有機會穿的衣物。
👗 穿搭迷思2:我喜歡保有個人特色!
📖 書中觀點:
很多人說要有「個人特色」,但實際穿的卻是滿街一樣的洗白牛仔褲與運動衫。
🔍 其實反映的是:
我好像在用「特色」掩飾我其實不知道自己是誰。
💡 你可以這樣做:
先認識自己適合什麼、喜歡什麼,才能有意識地做出選擇,進而真正呈現「個人風格」。
👗 穿搭迷思3:花大錢才能穿得出色!
📖 書中觀點:
好品味不一定要貴。即使預算有限,也能找到剪裁與設計兼具的成衣。
🔍 其實反映的是:
我不相信自己能靠品味做出選擇,仰賴價格當安全感。
💡 你可以這樣做:
了解自己的外在特質後,先從選擇剪裁良好、合身的衣物開始,價錢不是唯一決定因素。
👗 穿搭迷思4:這件衣服穿起來不舒適,很難活動!
📖 書中觀點:
很多人在試穿正裝時會抱怨不舒服,其實是因為平常穿太寬鬆,才會不習慣正常合身的設計。
🔍 其實反映的是:
我不相信自己穿著正裝會好看,因此心生排斥。
💡 你可以這樣想:
合身的剪裁能讓我們抬頭挺胸、展現專業。它讓我們「在別人眼中很舒適」,這正是形象的力量。
👗 穿搭迷思5:如果我改變造型,大家一定覺得我很奇怪!
📖 書中觀點:
改變穿搭要循序漸進,但這本身也是一種自信與社交能力的表現。
🔍 其實反映的是:
我不了解自己的外在優勢,對自己的改變沒有自信。
💡 你可以這樣想:
形象走在專業前。
當他人還不認識你時,第一印象就是你的樣子。
好形象能為你創造機會,甚至人際關係的好感也從這裡開始。
👗 穿搭迷思6:我太瘦/太矮/太胖,沒辦法穿得好看!
📖 書中觀點:
合適的剪裁與版型能修飾不同體型,讓你展現最適合自己的樣子。
🔍 其實反映的是:
我對自己的身體有很深的不接納,還沒學會欣賞自己。
💡 你可以這樣做:
了解自己的骨架與比例優勢,發揮出你與生俱來的身形特色,而不是強求自己去變成他人那樣。
👗 穿搭迷思7:這件外套太緊了!
📖 書中觀點:
略緊的衣服是為了呈現好的廓形。只要沒有產生難看的皺摺,就是可接受的「合身」。
🔍 其實反映的是:
和迷思4一樣,我害怕改變,也不相信「緊」能讓我更好看。
💡 你可以這樣想:
當你習慣了真正合身的剪裁,你會發現:這其實是讓你看起來最有精神、最挺拔的設計。
👗 穿搭迷思8:我不可能找到合適的風格!
📖 書中觀點:
風格是學來的,穿搭也是可以練習的。
🔍 其實反映的是:
我不相信自己有可能變得更好,我對改變沒信心。
💡 你可以這樣想:
風格真的不是天生的,它需要一點學習、一點耐心,還有一點願意嘗試的勇氣。
💡 你真的看見你自己了嗎?
你發現了嗎?
這些所謂的「穿搭問題」,其實往往是在提醒我們:
「你真的看見你自己了嗎?」
當我們還不夠認識自己,就容易用錯誤的標準來衡量與否定自己,甚至不敢踏出改變的第一步。
而當你願意探索自己的天賦,了解自己的身形與特質,穿搭就不再只是造型,而是展現你原廠設定的一種方式。幫助我們呈現帶給人好感的個人形象!
而探索自己適合的顏色,我認為是你可以拿來當作探索入門的方法,因為靠顏色微調印象是最容易的方式。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顏色探索,我之前有詳細寫過一篇
👉個人色彩是什麼?費用、系統、原理一次看懂
你也可以從骨架開始瞭解,瞭解骨架可以快速選擇出適合的穿搭方式!
👉骨架診斷是什麼?3種骨架類型、判斷依據、骨架優勢一次瞭解!
最重要的是 與其急著找風格,不如先問自己:
🔍 我是誰?我想讓人看見怎樣的我?
這或許才是,比擁有一整櫃衣服更重要的起點。
點擊聯絡于萱開始外在探索的旅程。
延伸閱讀
👉
什麼是個人形象?形象顧問告訴你為什麼每個人都該經營形象